位置: ROR体育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峰林里的美丽楼纳 作者:小编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5

  峰林里的美丽楼纳义龙试验区顶效镇楼纳村,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,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,共1333户5287人,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2.4%,杂居着汉族、苗族。楼纳村有国土面积42.6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0125亩,属万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东段东峰林范畴。近年来,依托优美的喀斯特山地和田园风光,当地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花卉苗木等产业,由一个人均产粮仅410公斤的国家二类贫困村,实现跨越发展、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。

  山峰很美,田园也很美,人却很贫穷。这是曾经楼纳村的线年前,从义龙试验区顶效镇开车,沿水泥修造的乡村公路往东,过一道山梁,再过一道山梁,二十分钟左右,就能到达四面环山的布依族村庄楼纳。山间田园突然奔到眼前,山脚一幢幢民居错落分布,楼纳让人很有些世外桃源之感。

  作为南方稻作民族的代表ror体育的官方网站,楼纳布依人家在东峰林下仅有的喀斯特山间土地上辛勤劳作,多年前就实现人均410公斤的稻谷产量,这不算低,可这里的人们并不富裕。

  很长时间里,世外桃源是美丽神秘的代名词,而换一个角度审视,世外桃源与封闭落后几乎如影随形。楼纳人自己也总结过,“没有人靠种包谷能盖起大房子,这里的贫穷,主要还是因为信息闭塞,大家的观念落后。”

  山是那一座座山,田园还是那片田园。5年后再到楼纳,变化很大。八月风里的稻香,多了更多富足的味道。

  在村支书黄定品身上,体现得尤其明显。因为工作,这几年记者多次见过黄老支书,年近六旬,给人的印象,就是一位普通布依族老人。随着楼纳快速发展,黄定品年纪虽逐渐增大,但思想却比从前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如今再接受采访,老支书能随口说起习总对贵州要求的“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”,能知道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“生态农业、山地旅游”,说起楼纳的发展路径来,这位老支书更是侃侃而谈思路异常清晰。

  “这几年不只我们村干部有进步,群众的观念也都打开了,大家都知道,单靠种地是不行的,必须要发展第三产业。”

  “以前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山包包不值钱,包谷都种不了一颗。现在才知道,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,也许最有价值。现在你看,周末这么多人来楼纳,就是奔着我们这山山水水来的。以前大家都觉得,农民天生就要种地,你看现在大家种地的少了,生产的大米也没有以前多了,但口袋里的钱多了。”说起这些话的时候,黄定品吸着水烟筒,淡定而从容。

  最近几年,楼纳村的党员已经发展到82人,年龄层从二十出头到八十耄耋。涵盖了有威望的寨老,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,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年轻人。

  在黄定品的印象中,作为村一级的党支部,楼纳在周边众支部里党员人数最多,党员多创业带富能力也更强。这几年党员干部带头干,群众即便看也能看出发展思路来。

  “以前上面一直强调不准开山炸石,不准开发土地破坏环境,要保护青山绿水。不准搞开发,老百姓怎么致富呢?原来不理解,后来才慢慢感受到,我们这里没有名人,没有古迹,只有美丽的自然山水、民俗风情。”

  因此,黄定品说,只有人的观念转变了才是最重要的,尤其是党员的思想解放了,群众的思想也相跟着发生变化。现在大家都懂了政策,也看得更长远。

  2011年5月8日,时任国家的习来到楼纳村视察,为楼纳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,也让外界逐渐发现了茫茫东峰林里楼纳村的美丽。而随着游人增多,赞叹声增多,楼纳人自己也逐渐发现了家园的美丽。

  几年间,楼纳村整合扶贫资金、宁波帮扶资金等各类资金近4000万元,硬化油化村级道路3条22公里,进组道路11条22公里,进户路621条21公里,全村进组水泥路面改造率超90%,进户水泥路面改造率达70%以上。借助兴义军分区等对口援建力量,投资600余万元,建成布依民族文化广场。同时,以楼纳河为中心,以自然田园为基础,结合布依民族文化实施民居改造,带动农户投入424万余元改造民居248户次,“美丽的田坝”更加美丽。

  看准商机,2011年,黄定品的女儿黄婷英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,取名悠然。几年时间,悠然农家乐已经发展成为当地颇有些特色的乡村小酒店,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有100多人用餐,一年下来收入超过了十万。

  就在当年,效仿着黄定品,村里的“阿香农家乐”也开起来,“布依特色菜”也开起来,田园乡村客栈也开起来……到今年,整个楼纳村共有16户人家直接从事乡村旅游接待,其中6户村民经营特色餐饮,10户村民建起乡村客栈。

  “7个房间,30元每人,同时也兼做餐饮,没有细算收入,只能说,现在从来没有为用钱发过愁。”田园乡村客栈老板娘吴尚连并不太愿意介绍自己家的年收入,但她说,从前年元旦开张以来,生意都还不错。

  2011年下半年开始,楼纳村按照“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,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”的思路,实施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土地流转新模式,先后引进了兴义阳光盆景园、兴义绿缘花卉、贵州阳光农业等多家大型涉农企业,在辖区内大力发展多样化现代农业,建成200亩花卉基地、400亩农业观光园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产业项目,为楼纳的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“把土地流转给公司,我们不仅每年有租金,还可以在基地打工,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高了不少!”村里引进企业种植精品水果、搞蔬菜基地、花卉基地,从最初的质疑到肯定,逐年增加的收入坚定了村民贺西华发展的信心。

  5年时间,楼纳村流转土地2000多亩,建成多个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,引进的几家企业每年能解决近1万人次就业需求。2011年,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3896元,到2014年年底,人均年收入达8100元,2015年的数据显示,突破了8900元。

  楼纳原本由纳德、上寨、楼纳三个村合并而来,很长时间里,纳德、上寨属国家二类贫困村,如今,这个藏在深闺的布依山村已经基本实现脱贫,成为全州同步小康的示范。今年,依托易地扶贫搬迁,楼纳村发展条件最差的大冲组,将实现整组搬迁,126户380人将搬出大山,大山里的楼纳村将迎来又一次跨越发展。

  因为工作,记者多次到过楼纳。实际上,对楼纳而言,五年变化之大,变在硬件环境,变在百姓收入,更重要的变化还在于人的思想转变,以及观念的回归。

  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现在楼纳的私人轿车大概已经有近百辆了,以前嫁姑娘买个摩托车算是大方的,现在都是送‘四个轱辘’。”在楼纳村村支书黄定品的讲述中,类似的生活之变不胜枚举。

  五年时间,在变与不变之间,被大山环抱的楼纳布依人更清楚地知道,富足的生活,从来都是大山给予的。不变的是,临水而居的布依族人崇拜自然,向来与周边环境和睦为邻,为自己守住长远发展的空间;变的是,有的人离开又回来,因为他们终于明白,田园与大山,不只是生产粮食,不能死守大山。(龙 波 来源:黔西南日报)